题目内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其相应的氯化物水溶液制得的
B.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B

试题分析:工业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以制取镁,电解熔融氧化铝可以制取铝,不能电解熔融氯化铝,因为液态氯化铝不能导电,是共价化合物或非电解质,更不能电解它们的盐溶液,因为镁离子、铝离子的放电能力都比溶液中氢离子弱,故A错误;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是它的保护膜,使其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防止铝被腐蚀,故B正确;CO、NO、NO2都是有毒气体,其中NO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化化合,生成NO2,故C错误;石英坩埚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氢氧化钠是强碱,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容易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能腐蚀石英坩埚,应选择铁坩埚、石墨坩埚熔融氢氧化钠,故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B族,+1价的铜与氯离子结合的生成的CuCl是一种难溶物质,但它可与过量的Cl形成可溶于水的络离子[CuCl2]。含铜最丰富的天然资源是黄铜矿(CuFeS2)。
(1)目前有一种湿法冶炼技术,以黄铜矿为主要原料来生产铜、铁红颜料和可用于橡胶硫化的硫单质,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①请完成反应Ⅰ中FeCl3与CuFeS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FeS2 +       FeCl3 =             +4          + 2S。
②写出反应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反应Ⅲ是FeCO3在空气中煅烧,其化学方程式是
                                                                          
④已知Cu+在反应V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为Cu2+和Cu。则反应Ⅴ所得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有                                   
(2)传统工艺从黄铜矿冶炼粗铜的技术,是将精选后的富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与上面湿法冶炼技术方法比较,新方法的优点是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NH3是制碱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继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后,上世纪50年代某些化工专家开始研究有机胺制碱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R3 + CO2 + NaCl + H2O = NaHCO3 + NR3·HCl
NR3 + HCl = NR3·HCl,且NR3·HCl 易溶于有机溶剂。
①操作Ⅰ名称为                 
②某实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有机溶剂和有机胺沸点差别较大,现欲将A中各成分进行分离,请写出除了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外,该分离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名称                     
(2)N2在化工生产、农业、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用途广泛。现提供以下装置(连接仪器略去):

①某化学兴趣小组甲同学欲用加热NaNO2 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检验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②在加热条件下,用NH3 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铜粉,此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是                                 。乙同学用此法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 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按气流从左到右,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写字母序号);最后一个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                                 ;
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
现 象
点燃酒精灯,
加热至170℃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实验完毕,
清洗烧瓶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 。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 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③ 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设 计
现 象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a. 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_。
b. 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
c. 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_                             ___。
d. 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  MnCl2 + Cl2↑+ 2H2O
①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②取一定量的浓盐酸使其与二氧化锰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
(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3)若氯气罐发生泄漏,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 KOH      d. Na2CO3
(4)将SO2和Cl2分别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两个试管中,两溶液的红色均褪去。加热后,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又呈现红色,该试管通入的气体是                 
将SO2和Cl2按1:1体积比(同温同压)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为检验两种气体在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应向所得溶液加入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经实验证明,SO2和Cl2在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SO2被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