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7?福田区模拟)850℃时反应A(g)+B(g)C(g)+D(g)△H<0,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l.t℃时,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t℃时物质的浓度(mol?L-1)变化
时间/min A B C D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0.100 0.200 0.100 0.100
4 0.100 0.200 0.100 0.100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1)计算t℃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1
2
1
2

(2)t℃
大于
大于
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判断依据是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3)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
向左
向左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b
b

a.增加A的浓度  b.增加D的浓度  c.加压  d.使用催化剂
(4)某温度下反应C(g)+D(g)?A(g)+B(g)的平衡浓度符合c(C)?c(D)=2c(A)?c(B),则此时的温度
大于
大于
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850℃时平衡常数K=l,
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3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k=
0.100×0.100
0.100×0.200
=
1
2

反应在4min~5min之间,A、B浓度比3min时大,而C的浓度比3min时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g)+B(g)C(g)+D(g)△H<0,
则C(g)+D(g)?A(g)+B(g)△H>0,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50℃时平衡常数K=l,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c(D)=2c(A)?c(B),则k=2,说明温度大于850℃.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3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k=
0.100×0.100
0.100×0.200
=
1
2

故答案为:
1
2

(2)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t℃大于850℃,
故答案为:大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3)反应在4min~5min之间,A、B浓度比3min时大,而C的浓度比3min时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可能原因应为增加D的浓度,而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平衡都不移动,
故答案为:向左;b;
(4)A(g)+B(g)C(g)+D(g)△H<0,
则C(g)+D(g)?A(g)+B(g)△H>0,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50℃时平衡常数K=l,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c(D)=2c(A)?c(B),则k=2,说明温度大于850℃,
故答案为:大于.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平衡常数的意义,答题中注意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07?福田区模拟)某兴趣小组采用HgSO4作催化剂,使乙炔水化为乙醛(在75℃左右).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质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种.现选用块状电石、浓H2SO4、水、NaOH溶液、HgO粉末五种物质制乙醛,装置图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B中应装入
NaOH溶液
NaOH溶液
,其作用是
除去混合气体中H2S等气体,避免催化剂中毒
除去混合气体中H2S等气体,避免催化剂中毒

(2)仪器D中盛放水,其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乙醛蒸气
吸收生成的乙醛蒸气

(3)蒸馏烧瓶F中应加入HgO 和另外两种试剂,若将三者分别直接加入,请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写出包括HgO在内的各种试剂的名称
氧化汞→水→浓H2SO4
氧化汞→水→浓H2SO4
,将HgO加入F中的操作方法是
将蒸馏烧瓶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HgO粉末送至烧瓶底,再慢慢竖立
将蒸馏烧瓶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HgO粉末送至烧瓶底,再慢慢竖立

(4)装置图中,加热F的方式叫
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
.所选用温度计G的量程表示正确的是
B
B

A.0℃~50℃B.0℃~100℃C.0℃~200℃D.50℃~100℃
(5)检验乙醛已制出的操作、现象是
取D中溶液少量,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即可证明乙醛已制得
取D中溶液少量,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即可证明乙醛已制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