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a、b、c、d、e五种金属。已知: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b能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d单质;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是( )
A.Al、Cu、Ag、Mg、Fe | B.Fe、Cu、Al、Ag、Mg |
C.Mg、Cu、Al、Ag、Fe | D.Mg、Ag、Al、Cu、Fe |
C
解析试题分析:因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故可以推出C为Al;又因为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可以推出e为Fe。再利用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已经知道c和e为Al和Fe,所以a应该为金属. Mg。b和d的可能为Cu和Ag,最后利用b能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d单质,推出b比d活泼。那么b为Cu,而d为Ag
考点:考察学生具体掌握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的活泼性大小顺序。
向100mL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结晶,得到9.3g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是
A.只含Na2CO3 | B.只含NaHCO3 |
C.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 D.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
将由Mg和Al组成的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投入500 mL 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由Mg和Al组成的混合物的质量为8g |
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C.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
D.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75 mol·L-1 |
将ag Mg、Al合金完全溶解在V1L、c1mol/L的盐酸溶液中,产生bgH2。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V2L,c2mol/LNaOH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dg。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合金中的物质的量为(24b-a)/9mol |
B.d=a+17b |
C. |
D.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2分)某小组进行铝热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铝热反应原理____(写化学方程式);试剂A为____(写化学式).实验现象____、有黑色固体生成。
(2)对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假设I该黑色物质为铁
假设Ⅱ该黑色物质为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 结 论 |
①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盐酸 | 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 假设I成立,假设Ⅱ不成立 |
②滴入几滴0.01mol/LKSCN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你认为上述结论是否合理,__ __理由是__ __。
(3)取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滴人适量氯水溶液变红色。此时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_ __、__ __;
利用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平衡,小组再将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并分别编号l、2.进行
如下探究:
实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1 | ①滴加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 |
②滴加几滴NaOH溶液 | |
| ①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 |
②滴加几滴NaOH溶液 |
主要探究的问题是__ __;
应重点观察的现象是__ __
预计得出的结论是__ __。
利用硫酸渣(主要含Fe2O3、SiO2、Al2O3、MgO等杂质)制备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中硫酸要适当过量,目的是:①提高铁的浸出率,② 。
(2)“还原”是将Fe3+转化为Fe2+,同时FeS2被氧化为S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为测定“酸浸”步骤后溶液中Fe3+的量以控制加入FeS2的量。实验步骤为: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浸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HCl、稍过量SnCl2,再加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2Fe3++Sn2++6Cl-=2Fe2++SnCl62-,
Sn2++4Cl-+2HgCl2=SnCl62-+Hg2Cl2↓,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①若SnCl2不足量,则测定的Fe3+量 (填“偏高”、“偏低”、“不变”,下同)。
②若不加HgCl2,则测定的Fe3+量 。
(4)①可选用 (填试剂)检验滤液中含有Fe3+。产生Fe3+的原因是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②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 Fe(OH)3 | Al(OH)3 | Fe(OH)2 | Mg(OH)2 | Mn(OH)2 |
开始沉淀 | 2.7 | 3.8 | 7.5 | 9.4 | 8.3 |
完全沉淀 | 3.2 | 5.2 | 9.7 | 12.4 | 9.8 |
a. 氧化: ;
b. 沉淀: ;
c. 分离,洗涤; d. 烘干,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