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H2SO4,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过滤 安装好过滤装置,将①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③ 稀释 在另一烧杯中,注入适量蒸馏水,将②的滤液沿玻璃棒慢慢加入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④ 过滤 重新安装好过滤装置,将③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⑤ 洗涤沉淀 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洗几次 ⑥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用小试管从⑤的漏斗下口取少量洗出液,滴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所以要分离甲和乙的混合物,应该首先将混合物溶于浓硫酸中,然后通过过滤即可分离出乙。然后利用甲不溶于水,将滤液注入水中,将浓硫酸稀释,即可析出甲。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利用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
第一次 | KCl、K2SO4、Na2CO3、NaCl |
第二次 | KCl、BaCl2、Na2SO4、K2CO3 |
第三次 | Na2SO4、KCl、K2CO3、NaCl |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提示:Ag2SO4微溶于水):
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其目的是检验CO32-。并将其除去;
第二步:加入过量的Ba(NO3)2,其目的是 ;
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溶液(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铁的化合物和硅的化合物。以孔雀石为原料可制备CuCl2·3H2O及纯碱,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溶液A只含Cu2+、Fe2+、Fe3+三种金属离子,且三种离子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离子 | Fe3+ | Fe2+ | Cu2+ | |
pH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 | 1.9 | 7.0 | 4.7 |
氢氧化物安全沉淀 | 3.2 | 9.0 | 6.7 |
(1)E、H的化学式依次为 、 。
(2)图中“试剂1”若为H2O2,它在流程中的具体作用为 。
(3)加入CuO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则pH的范围为 。
(4)由溶液C获得CuCl2·3H2O,需要经过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洗涤CuCl2·3H2O晶体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