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X、Y、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 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R单质的粉末加入XH3的浓溶液中,通入Y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8 NH3•H2O+O2=2[Cu(NH34]2++4OH-+6H2O.
(2)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的结构类似,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主要原因是NF3分子中氟原子电负性强,吸电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于与Cu2+形成配位键.

分析 X、Y、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应分别为NO2、NH3,则X为N元素、Y为O元素; 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R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9,则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7+2=29,故R为Cu,据此解答.

解答 解:X、Y、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应分别为NO2、NH3,则X为N元素、Y为O元素; 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R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9,则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7+2=29,故R为Cu.
(1)将Cu单质的粉末加入NH3的浓溶液中,通入O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生成[Cu(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8 NH3•H2O+O2=2[Cu(NH34]2++4OH-+6H2O,
故答案为:2Cu+8 NH3•H2O+O2=2[Cu(NH34]2++4OH-+6H2O;
(2)NF3分子中氟原子电负性强,吸电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于与Cu2+形成配位键,
故答案为:NF3分子中氟原子电负性强,吸电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难于与Cu2+形成配位键.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配合物的考查,(2)中注意从电负性理解分析,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
(1)将氯气通入到盛有NaOH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O-+Cl-+H2O;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已知:N2H4•H2O+2NaClO=N2↑+3H2O+2NaCl)
(2)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A(填标号A或B);
A.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B.CO(NH22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如果次氯酸钠溶液装在烧瓶中,反应生成的水合肼会被次氯酸钠氧化;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水合肼具有还原性,可以生成氮气.测定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下列步骤:
a.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经稀释、转移、定容等步骤,配制250mL溶液.
b.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水,摇匀.
c.用0.2000mol/L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记录消耗碘的标准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3)水合肼与碘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H2O+2I2=N2↑+4HI+H2O;滴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生成的HI与NaHCO3反应
(4)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酸式 滴定管中(选填:“酸式”或“碱式”);若本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18.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