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为测定Na2CO3和NaHCO3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甲同学利用图I所示装置测量产生CO2的体积,乙同学利用图II所示装置通过干燥管的增重测量产生CO2的质量,已知所用稀硫酸均足量。

(l)盛放稀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2)试剂X为                  ,试剂Y为                  
(3)甲同学在进行实验时,为减小误差,应注意的事项有(填选项字母)          

A.读数前应使整套装置冷却至室温
B.调整Z的高度使量气装置左右液面相平
C.读数时视线与Z内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D.读数前应通入一定量的N2使生成的CO2全部进入量气装置
(4)按乙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得干燥管质量偏低的因素有             ,使测得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的因素有(称量操作正确)                     (写一种)。

(1)分液漏斗;(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碱石灰;(3)ABC;(3分)
(5)生成的CO2没有被全部吸收 ,Y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解析试题分析:甲同学的装置测定CO2的体积,所以X中的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为减小误差,ABC正确,D项通入的N2会进入量气装置,影响读数;乙同学的装置测定CO2的质量,由于生成的CO2没有被全部吸收,会导致干燥管质量偏低,假设样品的质量为a,干燥管的质量增加为△m,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列方程式为106x+84y=a,(x+y)×44=△m,解得y=(a-84△m/44)/22,所以“当Y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时△m偏大,y偏小,使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
考点:化学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一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某含少量Fe的废铜屑进行铜含量的测定,并探究利用其制备硫酸铜溶液。

(1)向A中加入10g废铜屑样品,关闭弹簧夹,打开B活塞向A注入足量稀硫酸后关闭。①此时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是                                               。    
②反应进行到A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若C中收集到448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气体,则该废铜屑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2)接下来使Cu完全溶解的操作是:
① 拆除C、D装置后,打开弹簧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A中固体加快溶解速率,以下方法运用合理的是            
a.对A装置加热;b.向A内加入少量Fe2O3;c.向A内加入少量CuO;d.增大空气通入量;e.向A内加入少量FeSO4;f.向A内加入少量H2O
(4)将A中溶液倒入烧杯内,加入Cu2(OH)2CO3将其调节至pH=4时,溶液中铁元素被完全沉淀,过滤后即得红褐色沉淀与硫酸铜溶液。
①此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②检验溶液中铁元素是否被完全沉淀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取样于试管→滴加KSCN溶液
b.取样于试管→滴加酸性KMnO4溶液
c.取样于试管→纸上层析后→ 喷KSCN溶液;
(5)有同学认为,可以不用测量气体法计算废铜屑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其具体操作步骤可续写为:             

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D中产生NaH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      
(3)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 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
① 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② 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小组认为固体中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     
该小组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_____。
③ 方案3:实验小组中甲、乙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 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 mL,接下来的操作是      ,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结合甲同学实验,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乙同学:利用仪器测定了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a. 根据A点坐标得到的结论是     
b. 根据B点坐标,计算残留固体中n(NaHCO3:n(Na2CO3))=       
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认为,可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备NaHCO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