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Ar>KB.碱性:NaOH>Mg(OH)2
C.酸性:HNO3>H3PO4D.元素非金属性:Cl>S

分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解答 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选;
B.Na、Mg位于周期表相同周期,金属性Na>Mg,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
C.非金属性N>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侧重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工业上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某科学实验小组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
H2O(g)=H2O(l)△H=-44.0kJ•mol-1
则反应2CH3OH(g)+3O2(g)=2CO2(g)+4H2O(g)△H=-1352.8kJ•mol-1
(2)反应(实线中)在0~3min和3~8min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0~3)
>v(3~8)(填“>”、“﹦”或“<”);其原因为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
(3)此温度下(实线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0.5.
(4)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曲线Ⅰ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K1<K=K2
(5)下列选项中不能确定上述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C.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3v(H2=v(H2O)
D.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