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 1961年 | 2005年 |
耕地面积(km²)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369 | 1087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²)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A.人均耕地面积 | B.人均森林面积 |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小题1】从图中信息可知,森林面积在减少,人口在增加,所有人均森林面积不可能上升,排除B项;虽然耕地面积、粮食增加,但人口增长导致人均都在减少,排除A、D.经过计算可知正确的是C项。
【小题2】B项中是人口增加→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C项是森林减少→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D项也是不构成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项
下表是我国某科研机构于1995年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对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1995年)
潜力地区 | 年生物量 (万吨) | 可承载人 口(万)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大兴安岭北部 | 4 800 | 480 | 38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 | 87 900 | 22 000 | 279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湘西—黔东 | 229 700 | 57 000 | 427 |
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东南部、滇南 | 91 900 | 22 900 | 460 |
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 | 22 400 | 5 600 | 486 |
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 85 600 | 8 500 | 32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1)根据上表,我国最多可承载的人口数为____________。
(2)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警戒性 B.相对性
C.差异性 D.临界性
(3)我国东部、西部以及南方、北方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
(4)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能否向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入,试从人口合理容量角度加以说明。
(5)分析此表,说明研究人口容量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