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二分二至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日总量(焦/cm2)状况。完成10~11题。
纬度 | 90°N | 70°N | 50°N | 30°N | O° |
3月21日 | O | 1322 | 2481 | 3343 | 3862 |
6月22日 | 4644 | 4364 | 4268 | 4205 | 3406 |
9月23日 | O | 1305 | 2452 | 3301 | 3816 |
12月22日 | O | O | 757 | 2008 | 3636 |
纬度 | 30°S | 50°S | 70°S | 90°S |
3月21日 | 3343 | 2481 | 1322 | 0 |
6月22日 | 1883 | 711 | O | O |
9月23日 | 3301 | 2452 | 1305 | O |
12月22日 | 4489 | 4556 | 4661 | 4958 |
造成同一纬线上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造成70°N纬线上6月22日比70°S纬线上12月22日太阳辐射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 黄赤交角的变化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近、远日点的变化
该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二分二至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日总量(焦/平方厘米·日)状况。完成问题。
|
3月21日 |
6月22日 |
9月23日 |
12月22日 |
90°N |
0 |
4 644 |
0 |
0 |
70°N |
1 322 |
4 364 |
1 305 |
0 |
50°N |
2 481 |
4 268 |
2 452 |
757 |
30°N |
3 343 |
4 205 |
3 301 |
2 008 |
0°N |
3 862 |
3 406 |
3 816 |
3 636 |
30°S |
3 343 |
1 883 |
3 301 |
4 489 |
50°S |
2 481 |
711 |
2 452 |
4 556 |
70°S |
1 322 |
0 |
1 305 |
4 661 |
90°S |
0 |
0 |
0 |
4 958 |
造成同一纬线上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下表是在理想条件(不考虑大气的影响,地球为正圆球)下,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日总量(焦/平方厘米)变化状况如下表。完成11~12题。
纬度 | 90°N | 70°N | 50°N | 30°N | 0° | 30°S | 50°S | 70°S | 90°S |
3月31日 | 0 | 1322 | 1481 | 3343 | 3862 | 3343 | 2481 | 1322 | 0 |
6月22日 | 4644 | 4364 | 4268 | 4205 | 3406 | 1883 | 711 | 0 | 0 |
9月23日 | 0 | 1305 | 2452 | 3301 | 3816 | 3301 | 2452 | 1305 | 0 |
12月22日 | 0 | 0 | 757 | 2008 | 3636 | 4489 | 4556 | 4661 | 4958 |
11.造成同一纬线上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12.造成700N纬线上6月22日比700S纬线上12月22日太阳辐射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黄赤交角的变化 B.公转速度的变化
C.自转速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