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矩形ABCD中,点P在AD上,AB=2,AP=1.将直角尺的顶点放在P处,直角尺的两边分别交AB,BC于点E,F,连接EF(如图①).
(1)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F恰好与点C重合(如图②),求PC的长;
(2)探究:将直尺从图②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顺时针旋转,当点E和点A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猜想,并解答:
①tan∠PE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从开始到停止,线段EF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
【答案】
(1)解:在矩形ABCD中,
∠A=∠D=90°,
AP=1,CD=AB=2,则PB= ,
∴∠ABP+∠APB=90°,
又∵∠BPC=90°,
∴∠APB+∠DPC=90°,
∴∠ABP=∠DPC,
∴△APB∽△DCP,
∴ = ,即 = ,
∴PC=2
(2)解:①tan∠PEF的值不变.
理由:过F作FG⊥AD,垂足为G,
则四边形ABFG是矩形,
∴∠A=∠PGF=90°,GF=AB=2,
∴∠AEP+∠APE=90°,
又∵∠EPF=90°,
∴∠APE+∠GPF=90°,
∴∠AEP=∠GPF,
∴△APE∽△GPF,
∴ = = =2,
∴Rt△EPF中,tan∠PEF= =2,
∴tan∠PEF的值不变;
②设线段EF的中点为O,连接OP,OB,
∵在Rt△EPF中,OP= EF,
在Rt△EBF中,OB= EF,
∴OP=OB= EF,
∴O点在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EF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为O1O2= PC=
【解析】1)由勾股定理求PB,利用互余关系证明△APB∽△DCP,利用相似比求PC;
(2)①tan∠PEF的值不变.过F作FG⊥AD,垂足为G,同(1)的方法证明△APB∽△DCP,得相似比,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
②如图3,画出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时,线段EF的中点O1,O2,连接O1O2,线段O1O2即为线段EF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也就是△BPC的中位线.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掌握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以及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了解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