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某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活动。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
(1)如图1,取少量葡萄糖、白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燃烧匙中所剩物质均呈黑色,由此可知葡萄糖、白砂糖、面粉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2)如图2,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时也可说明碱式碳酸铜中含有与葡萄糖、白砂糖、面粉相同的某种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二:探究葡萄糖的元素组成
[设计方案]如图3 所示:
[分析讨论](1)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互调,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后装置B、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假设各装置均能充分吸收有关气体):
装置 | B | C |
质量变化 | 增加了1.08 g | 增加了2.64 g |
(1)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葡萄糖是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写出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
(2)若A装置中没有氧化铜,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碳元素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评价与反思]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题目】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因原料利用率高,能进行连续生产,从而享誉中外,如图为侯氏制碱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得到的副产品NH4Cl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5)该方法制出的纯碱固体中常含有NaCl,检验该固体中是否含有NaCl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C)
OH- | NO3- | Cl- | CO32- | |
H+ | 溶、挥 | 溶、挥 | 溶、挥 |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Ag+ | 一 | 溶 | 不 | 不 |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一”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题目】下表是四种常见的天然色素,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 叶绿素b | 叶黄素 | 姜黄素 | 甜菜红 |
化学式 | C55H70MgN4O6 | C40H56O2 | C21 H20O6 | C24 H26N2O13 |
性质 | 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等溶剂;稳定性不好,光、酸、碱、氧化剂等都能使其分解 | 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耐热性能好,但对 光和氧不稳定 |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耐光性和耐热性较差 | 易溶于水,不溶于油脂;耐热性较差 |
(1)有机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金属元素,如叶绿素b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
(2)姜黄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信息,可推测出保存甜菜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计算叶黄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5)绿色植物可利用体内的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请指出该反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题目】CO2通人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 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 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可观察到加人NaOH溶液的瓶子变瘪程度更大,证明_____。
(2)实验二:检验溶液X的成分。小亮首先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
[提出猜想]①只含有Na2CO3 ②只 含有NaOH ③含有 NaOH和Na2CO3
[进行实验]小亮取少量溶液X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然后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于是小亮得出结论,猜想①一定不成立。而小明认为小亮的结论不正确,小明的理由是_____。
小明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最终准确检验出溶液X的成分,请帮忙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及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a.取适量溶液X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人过量的_____溶液 | 有 白色沉淀产生,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猜想_____不成立 |
b.取步骤a得到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_____。 | 猜想①成立 |
(3)实验三:小强将CO2持续通人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然后按照小明的方案检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结果没有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小强联想起教材中的一个反应: ,于是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通人过量CO2,反应后生成_____(填化学式),因此在实验中没有产生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