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
方案二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 ①有CO32-、无Ca2+ ②有OH- |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题目】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OH)2、Fe2O3,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但“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K2CO3)和“蜃”(贝壳灰: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水除外)。
(3)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下表:
主要成分 | NaHCO3 | Mg(OH)2 |
建议每次剂量/g | 0.5 | 0.3 |
①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NaHCO3与胃酸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