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暖足贴”利用铁氧化生锈时会放热的原理从而达到给人局部热敷的作用,具有一贴即热,快速热敷的作用,深受大众的喜爱。下图甲是某品牌“暖足贴”的图片。A、B两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其主要成份为: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物质。
[来源:Z.xx.k.Com]
(1)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铁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2)试推测发热剂成分氯化钠的作用是 ,从而更快的放出热量;“暖足贴”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 性。
(3)打开用过的“暖足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原先黑色的铁粉颜色变成了红棕色。他们想到了金属的回收及利用的重要性,考虑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之还原成铁粉。于是,他们在实验室找来炭粉及Fe2O3粉末,在做完图乙所示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
A组一同学将黑色粉末倒在纸上,发现纸竟然烧起来了,原因是 ;另一同学立即用一块湿抹布进行扑盖,火马上熄灭,试说明灭火原理 。
(4)B组同学在正确操作之后,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
(5)A、B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相关信息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图乙实验中炭粉与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分析后,A、B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6)两组同学联想到还原性气体H2,通过继续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600℃左右,而H2还原氧化铜所需温度大约在250℃,他们按图丙所示进行实验,看到了预期现象,写出试管中反应的方程式 。
【解析】略
“暖足贴”利用铁氧化生锈时会放热的原理从而达到给人局部热敷的作用,具有一贴即热,快速热敷的作用,深受大众的喜爱.下图甲是某品牌“暖足贴”的图片.A、B两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其主要成份为:铁粉、活性炭、水、食盐等物质.
(1)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________、________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铁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2)试推测发热剂成分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从而更快的放出热量;“暖足贴”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
(3)打开用过的“暖足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原先黑色的铁粉颜色变成了红棕色.他们想到了金属的回收及利用的重要性,考虑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之还原成铁粉.于是,他们在实验室找来炭粉及Fe2O3粉末,在做完图乙所示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A组一同学将黑色粉末倒在纸上,发现纸竟然烧起来了,原因是________;另一同学立即用一块湿抹布进行扑盖,火马上熄灭,试说明灭火原理________
(4)B组同学在正确操作之后,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________.
(5)A、B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相关信息如下:
铁的氧化物 | Fe2O3 | Fe3O4 | FeO |
颜色 | 红色 | 黑色 | 黑色 |
化学性质 | 可溶于稀硫酸 | 常温下不溶于稀硫酸 | 可溶于稀硫酸 |
(6)两组同学联想到还原性气体H2,通过继续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600℃左右,而H2还原氧化铜所需温度大约在250℃,他们按图丙所示进行实验,看到了预期现象,写出试管中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
(1)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铁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2)试推测发热剂成分氯化钠的作用是 ,从而更快的放出热量;“暖足贴”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 性.
(3)打开用过的“暖足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原先黑色的铁粉颜色变成了红棕色.他们想到了金属的回收及利用的重要性,考虑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之还原成铁粉.于是,他们在实验室找来炭粉及Fe2O3粉末,在做完图乙所示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A组一同学将黑色粉末倒在纸上,发现纸竟然烧起来了,原因是 ;另一同学立即用一块湿抹布进行扑盖,火马上熄灭,试说明灭火原理
(4)B组同学在正确操作之后,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
(5)A、B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相关信息如下:
铁的氧化物 | Fe2O3 | Fe3O4 | FeO |
颜色 | 红色 | 黑色 | 黑色 |
化学性质 | 可溶于稀硫酸 | 常温下不溶于稀硫酸 | 可溶于稀硫酸 |
(6)两组同学联想到还原性气体H2,通过继续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600℃左右,而H2还原氧化铜所需温度大约在250℃,他们按图丙所示进行实验,看到了预期现象,写出试管中反应的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