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分) 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① ;
②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8g,装有碱石灰的装置C质量为110.3g,连接A、B、D、C装置;
③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④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
⑤ 在氧气流中冷却;
⑥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2g,装置C的质量为112.5g
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2)步骤①为
甲.把装置从左到右,从下向上连接起来,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 乙.把装置从右到左,从下向上连接起来,装药品后检查气密性
丙.把装置从左到右,从下向上连接起来,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 丁.把装置从右到左,从下向上连接起来,装药品后检查气密性
(3)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甲.吸收水蒸气 乙.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丙.吸收氢气 丁.吸收氧气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列式并计算)_____________,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5)如果步骤⑤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测定结果(即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 2H2O2MnO2 2H2O+ O2 ↑ 分解反应 甲 甲乙
(112.5g-110.3g)-(50.8g-50.2g)=1.6g 偏小
解析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表达式为 ________ ,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都变红,请你分析两条试纸变红的情况是 ________ 。
A.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 | B.上面和下面一起变红 |
C.上面先变红,下面后变红 | D.以上均有可能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验证①的操作是________、验证②的操作 ________。
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
B.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虽然分子间的间隔都发生了改变,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二者属于物理变化 |
C.乙醇和甲苯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所以二者元素组成一定相同。 |
D.铝和铁均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二者都易锈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