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请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气体用下图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______(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______.
(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标准状况下)经科学测定,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只写两种,不考虑计算误差):
①______; ②______.
解:(1)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除去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水;化学式依次为:NaOH CO2 Na2CO3 H2O
(2)由于木炭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在除去氧气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二氧化碳,所以乙同学方案不科学;
故答案为:木炭;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氮气不纯;
(3)分析以上操作,会发现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被除去,但空气中含量很少的稀有气体并没有除去,因此由于氮气中混有稀有气体而使氮气不纯,密度与实际密度有误差;
另外,在使用红磷除去氧气时,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把氧气完全除去而使所得氮气不纯,密度与实际密度有误差;
故答案为:稀有气体没有除去;氧气没有除尽.
分析:(1)利用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可吸收水的性质,达到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验目的;
(2)根据除去杂质的基本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分析两种除去氧气方案的可行性,说明不可行方案不可行的理由;
(3)与氮气实际密度有误差,说明所得氮气不纯,试分析造成氮气不纯的原因.
点评:本题属于误差分析的题,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涉及到,题型非常多,学生出错也多,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解题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用有关原理、知识求出实验所测物理量的综合算式.
第二步:判断有关操作对有关项的影响.
第三步:判断有关项在综合算式中对所测物理量的影响.
进行分析时,关键是第二步.要想准确判断有关操作对有关项的影响,就要求对实验原理、过程、基本操作、所用仪器等等有深入的理解.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水;化学式依次为:NaOH CO2 Na2CO3 H2O
(2)由于木炭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在除去氧气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二氧化碳,所以乙同学方案不科学;
故答案为:木炭;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氮气不纯;
(3)分析以上操作,会发现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被除去,但空气中含量很少的稀有气体并没有除去,因此由于氮气中混有稀有气体而使氮气不纯,密度与实际密度有误差;
另外,在使用红磷除去氧气时,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把氧气完全除去而使所得氮气不纯,密度与实际密度有误差;
故答案为:稀有气体没有除去;氧气没有除尽.
分析:(1)利用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可吸收水的性质,达到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验目的;
(2)根据除去杂质的基本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分析两种除去氧气方案的可行性,说明不可行方案不可行的理由;
(3)与氮气实际密度有误差,说明所得氮气不纯,试分析造成氮气不纯的原因.
点评:本题属于误差分析的题,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涉及到,题型非常多,学生出错也多,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解题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用有关原理、知识求出实验所测物理量的综合算式.
第二步:判断有关操作对有关项的影响.
第三步:判断有关项在综合算式中对所测物理量的影响.
进行分析时,关键是第二步.要想准确判断有关操作对有关项的影响,就要求对实验原理、过程、基本操作、所用仪器等等有深入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