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5 | 8 | 6 |
反应后质量/g | 4 | 待测 | 28 | 2 |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丙是单质
C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待测值为_____
【答案】A 5
【解析】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0+5+8+6=4+待测+28+2,则待测值为5。
A、反应后,甲、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丁→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丙是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C、反应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杂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补充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0+5+8+6=4+待测+28+2,则待测值为5。
【题目】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 NaCl固体 | NH4NO3固体 | NaOH固体 |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 20 | 20 | 20 |
溶解现象 | 全部溶解 | 全部溶解 | 全部溶解 |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变化 | 温度无明显变化 | 温度降低 | 温度升高 |
结论 (填“放热”或吸热“) |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 ①_____ | ②_____ |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
【题目】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前小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_____。
(查阅资料)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 有白色沉淀 |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原粉末一定含有_____ |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_____.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题目】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解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对Mn的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Mn>Fe>Cu; 猜想二:Fe>Mn>Cu; 猜想三: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分别向盛有Mn、Fe、Cu三种金属的三支试管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 | _____________ | 猜想三错误 |
②向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金属Mn | 有黑色固体析出 | 猜想____正确 |
已知Mn在生成物中为+2价,则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活动性越强的金属,越容易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变化。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防止铁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请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