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____(填字母),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 CB或CE 2HCl+CaCO3=CaCl2+H2O+CO2↑ DE HCl+NaHCO3=NaCl+CO2↑+H2O
【解析】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CB或者CE;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DE,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CO2↑+H2O。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开始时未观察到气泡。
(提出问题)开始时为什么没有出现气泡?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HCl ═NaCl + NaHCO3,第二步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进行实验一)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1 | 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缓慢注入少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荡 | 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 |
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
2 | 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较多气泡产生 | ________ |
________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实验2中①的现象是____。
(3)实验2中②的操作是____。
(4)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
(进行实验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pH传感器对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pH为12)、碳酸氢钠溶液(pH为8.2)与盐酸反应时,pH的变化与盐酸体积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做了如下所示的对比图:
(5)在AB段,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
(6)分析图表,充分体现碳酸钠与稀盐酸第二步反应的是_______段。
(反思与评价)
(7)若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盐酸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
【题目】学习完碱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乙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____________同学的实验能验证氢氧化钙的性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又将CO2通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固体析出。
(提出问题)析出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A:Na2CO3;
猜想B:NaHCO3;
猜想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甲同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认为猜想A正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加入过量的_________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B正确 |
②在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交流)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