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滤纸条上的A、B、C三处各滴上一滴紫色石蕊试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遇石蕊会变红),再向试管口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盐酸,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C、B、A
C、B、A
,由此可以证的结论是
分子是运动的
分子是运动的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解答:解: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当遇到石蕊试液时,溶于水形成稀盐酸,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由图是可知,观察到A、B、C三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由先到后的顺序是C、B、A.
故答案为:C、B、A,分子是运动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性质及其酸碱指示剂和溶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稀盐酸
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Fe
Fe
,一定不含Fe2O3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残留固体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滤液A加足量碳酸钠溶液固体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①②过滤③过滤滤渣B滤渣C
(1)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CaO
CaO

(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乙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①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A图,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了,应该略向下倾斜
A图,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了,应该略向下倾斜
;②
E图,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过短,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E图,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过短,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E或F或G
E或F或G
(填字母)进行组装.
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MnO2
MnO2
(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催化
催化
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
 催化剂 
.
 
2H2O+O2
2H2O2
 催化剂 
.
 
2H2O+O2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CO2
CO2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随开随停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随开随停

(6)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需要加热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需要加热

(7)如图所示G装置,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应该从
b
b
端通入;也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
b
b
端通入.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也可以氧气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
a
a
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
产生气泡的多少
产生气泡的多少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一】向放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所示):

(1)蜡烛燃烧变化的现象是:        
(2)根据该实验现象推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于        (写出用途)。
【探究二】利用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可否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实验如下,如图所示,


在(吸滤)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在小试管中加入盐酸。将小试管放入吸滤瓶中,并用止水夹夹住支管处的橡皮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记录读数。将吸滤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倾倒入瓶中,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可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现象。再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记录读数。
两次读数    (填“是”或“否”)相等。理由是                 
【探究三】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溶于水,不参加反应且呈中性)。甲、乙两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有盐酸或碳酸钠。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
        
【探究四】某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6.0g纯碱样品的烧杯里加入40.0g盐酸,实验测定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3.8g,且溶液显酸性。(假设纯碱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一】向放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所示):

(1)蜡烛燃烧变化的现象是:        

(2)根据该实验现象推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于         (写出用途)。

【探究二】利用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可否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实验如下,如图所示,

在(吸滤)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在小试管中加入盐酸。将小试管放入吸滤瓶中,并用止水夹夹住支管处的橡皮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记录读数。将吸滤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倾倒入瓶中,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可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现象。再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记录读数。

两次读数     (填“是”或“否”)相等。理由是                 

【探究三】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溶于水,不参加反应且呈中性)。甲、乙两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有盐酸或碳酸钠。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

        

【探究四】某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6.0g纯碱样品的烧杯里加入40.0g盐酸,实验测定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3.8g,且溶液显酸性。(假设纯碱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一】向放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

酸(如图所示):

(1)蜡烛燃烧变化的现象是:         

(2)根据该实验现象推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于          (写出用途)。

【探究二】利用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可否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实验如下:

图一              图二

 
如右图所示,在(吸滤)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

末,在小试管中加入盐酸。将小试管放入吸滤瓶中,

并用止水夹夹住支管处的橡皮管。称量整个装置的

质量,记录读数。将吸滤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

酸倾倒入瓶中,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可观察到如图二

所示的现象。再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记录读数。

两次读数      (填“是”或“否”)相等。理由是                  

【探究三】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溶于水,不参加反应且呈中性)。甲、乙两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有盐酸或碳酸钠。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

          

【探究四】某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6.0g纯碱样品的烧杯里加入40.0g盐酸,实验测定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3.8g,且溶液显酸性。(假设纯碱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