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2”这是我们熟悉的简单计算,但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不符合“1+1≠2”的有趣现象是( )
A.点燃时,1g硫粉在1g氧气中充分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B.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
C.20℃时,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
D.20℃,1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答案】分析:A、1g硫粉在1g氧气中若恰好完全燃烧则生成2g二氧化硫;
B、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溶液质量会减少;
C、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液体的体积和;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解:A、点燃时,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SO2,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符合题意;
B、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故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不符合题意;
C、20℃,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不符合题意;
D、向20℃的1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1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反应物间的质量关系符合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时,物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近两年来,我国西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我们在抗旱救灾的同时,更应倡导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观的观点回答问题:
a)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分子体积小
分子体积小

b)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不断运动

c)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之间有间隔

(2)图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从中可以看出天津市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用水的是
D
D
.(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用淘米水洗碗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D.使用不间断地往水边冲淋、排水的用水量为165L/次的家用洗衣机
(3)有人对于水的下列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         ②凡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一定都是纯净的水    
③任何水煮沸后都可以饮用             ④将3ml酒精溶于2ml水中,体积小于5ml
(4)某地区发生水灾,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缺乏洁净的生活用水问题,支援灾区的医疗队员们挨家挨户的发放固体净水剂并标明用量,其中一包是漂白精,其作用跟氯气相同为
消毒杀菌
消毒杀菌

(5)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
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

(6)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到的物质是
肥皂水
肥皂水

(7)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
煮沸
煮沸
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8)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进行过滤,请问加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该同学说“我终于制成了纯水!”,你有无不同看法?简述你的理由
不属于纯水;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不属于纯水;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9)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可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A
,乙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为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10)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氢气+氧气
通电
氢气+氧气
.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描述反应的过程.
宏观: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微观:
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11)海水也是未来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现在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镁电解可以得到镁和氯气.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的性质,其合金被广泛用于军事、航空工业中.镁过去还被用于照相机的闪光灯,称作“镁光灯”,这是由于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与氧气反应发生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氧化镁.
①上述叙述中,描述镁的物理性质有
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
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
;描述镁的化学性质有
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②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上述叙述中的两个化学变化,并指出反应的类型.
反应一:文字表达式为
氯化镁
通电
镁+氯气
氯化镁
通电
镁+氯气
,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反应二:文字表达式为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2007?宁德)(1)金属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Mg(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2O
 加热 
.
 
Mg(OH)2+H2
Mg+2H2O
 加热 
.
 
Mg(OH)2+H2

(2)某同学将镁条放在热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放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红色褪去.这是什么原因?甲、乙、丙三位同学根据他们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作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溶液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丙: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①乙、丙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不正确的,他们的理由是:
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
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

②三位同学讨论认为要验证乙同学的猜想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将上述红色溶液在充满CO2的容器中恒温放置一段时间
进行对比实验,证明溶液褪色是否因吸收CO2引起
进行对比实验,证明溶液褪色是否因吸收CO2引起
    将上述红色溶液在隔绝空气条件下恒温放置一段时间
③若丙同学的猜想有其合理性,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将原褪色的溶
液升高温度(加热)
将原褪色的溶
液升高温度(加热)
若溶液恢复成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镁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是造成溶液褪色的原因
若溶液恢复成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镁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是造成溶液褪色的原因
④除了以上的猜测,我还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作如下猜想:
溶液褪色可能因为溶液中的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溶液褪色可能因为溶液中的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通过“金属和金属材料”和“燃烧”的复习,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和 实验一中的现象写出钠块投入硫酸铜溶液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________,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我认为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________.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________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________(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
④结论: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应  用】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

通过“金属和金属材料”和“燃烧”的复习,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和 实验一中的现象写出钠块投入硫酸铜溶液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______,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我认为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______.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______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______(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④结论: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应   用】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通过“金属和金属材料”和“燃烧”的复习,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和 实验一中的现象写出钠块投入硫酸铜溶液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______,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我认为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______.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______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______(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④结论: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应   用】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