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致以          (山脉)——          (河流)为界,该线与我国1月份    ℃等温线及我国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致接近。
(2)诗句“大漠孤烟直”说的是________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依次为草原、_____   __ 、____    ___。
(3)北方地区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      _______ 。
(4)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明显,试举一例。
(5)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
B.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
D.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1)秦岭 淮河  0  800
(2)西北 荒漠草原 荒漠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4)①交通运输: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②民居: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③剧种;④园林建筑等(任答一点即可)
(5)B

试题分析:第(1)小题,我国可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所通过的地方。因此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为气温和降水。第(2)小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脉阻挡,从而使得本区最显著的特征为干旱,在西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此“大漠孤烟直”是描述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而西北地区由于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从而使得自东向西降水量越来越少,形成的自然景观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主要就是由于降水量不同所造成的。第(3)小题,北方地区地处温带,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在气候类型的影响下,本区主要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方地区地处亚热带,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在气候类型的影响下,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4)小题,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以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为主,北方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由于两个地区自然环境不同,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人文环境存在很大差异。①北方水资源较少,南方水资源较多,因此北方交通运输以陆运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②由于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而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因此在民居方面: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③北方水资源少,但土地多,南方水资源多,但土地较少,因此南北方耕地类型不同,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④由于气温不同,因此南北方农作物熟制不同,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⑤剧种方面,南调北腔:北方唱戏热闹喧天,有些剧种干脆是“吼”出来的,如秦腔。南方唱戏抑扬顿挫、一唱三叹,许多剧种近似于民间小调,如黄梅戏、花鼓戏。北方人唱歌是燕赵悲歌,苍凉、悲壮、激越、凝重、悠远,而南方人唱歌是轻快、玲珑、婉转、亲切、凄侧;⑥园林:北方园林一脉相承着皇家园林的尊贵与大气,与南方小巧婉约的私家园林形成风格鲜明的南北两派,共同创造出璀璨耀眼的园林文化。第(5)小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西部以新疆为主,形成了典型的绿洲农业,东部以内蒙古、宁夏为主,形成了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以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所以A项正确;青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主要农业区为河谷农业,青藏地区主要包括两个省份,西藏自治区的农业区为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的农业区为湟水谷地,所以B项错误;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地表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河西走廊绿洲处处,形成了绿洲农业,新疆境内沙漠广布,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绿洲主要分布天山山麓,依靠天山的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来进行农业生产,所以C项正确;雅鲁藏布江河谷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本区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从而本区主要的农作物为青稞和小麦,所以D项正确。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清楚由于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从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并要求学生结合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并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因素的三个方面入手,进而得出各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差异,由于自然景观差异的不同,使得各地理区域的人文景观存在很大差异,从而解答本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